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辰竹党支部积极响应临港松江园区党委号召,组织党员代表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园,参加“烽火淬初心,廉韵守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辰竹党支部积极响应临港松江园区党委号召,组织党员代表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园,参加“烽火淬初心,廉韵守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在庄重的革命烈士园,辰竹党支部代表们与园区党、工、团代表们共同举行缅怀仪式,向长眠于此的抗日英烈献花篮,全体人员默哀鞠躬。当年沙家浜军民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感人事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震撼教育催生了具象化的行动转化——每一条纪律,每一项规定,都能在企业治理中找到精神坐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园的巍峨丰碑前,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在苍松翠柏间。作为临港松江园区参与党日活动的企业,辰竹党支部代表们在这场红色洗礼中完成了这场从思想震撼到行动自觉的跨越式转变。
“红色基因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照亮新征程的火炬。”辰竹党支部成员符海飞在此次红色历史一行中的感慨道“作为新时代的"接棒人",我们既要守护好革命精神的历史密码,更要用实干担当书写属于这代人的奋斗答卷。”
以下为辰竹党支部代表符海飞的在此次红色历史一行中的学习心得:
《沙家浜行思:在革命热土上镌刻初心使命》
坐在小木船上,穿行于沙家浜芦苇荡的幽深小径,七十年前新四军战士与群众同舟共济的场景如老胶片般在眼前浮现。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在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触摸到了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
一、烽火课堂里的党性叩问 在春来茶馆复原场景前驻足,木质方桌上的茶碗似乎还蒸腾着抗战年代的余温。 讲解员讲述的"阿庆嫂"原型们智救伤员的故事,让"军民鱼水情"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抽象概念。 凝视展柜里生锈的大刀与泛黄的家书,仿佛看见革命者在烽火连天中如何用生命诠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二、廉政镜鉴中的灵魂涤荡 在廉政教育展区,当我看到沙家浜百姓宁愿自己吃观音土也要为战士省下口粮,正是这种克己奉公的精神,才铸就了革命胜利的基石。 面对当今复杂环境的诱惑,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品格的当代传承。
三、芦荡誓词下的精神觉醒 在庄严肃穆的宣誓广场,当右手握拳重温入党誓词时,芦苇荡的风裹挟着历史的回响掠过耳畔。 那些在特殊年代用生命践行誓言的先辈,与新时代党员的身影在时空中重叠。 我忽然明白,入党誓词不是空洞的仪式语言,而是需要用一生去兑现的庄严承诺。
归途中,大巴车驶过灯火璀璨的临港新城,车窗倒影里现代都市与革命老区的影像交叠。
这让我深切体会到:红色基因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照亮新征程的火炬。作为新时代的"接棒人",我们既要守护好革命精神的历史密码,更要用实干担当书写属于这代人的奋斗答卷。